漫漫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梦魇回响 > 21、第 21 章
    电话那端传来一声叹息。

    李司净都能想象到许制片为难的表情。

    那样的表情,那样的叹息。

    他在写出《箱子》初版剧本后递给许制片时出现过,也在他知道第一个接拍《箱子》导演出意外时出现过。

    过了许久,许制片才出声说道:

    “司净,拍摄《箱子》是你的愿望,我也很想支持你的梦想。只不过这个圈子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。”

    “陈莱森说的事情,我也是第一次听到,而且,《箱子》只是一部电影,剧本是你写的、拍摄每一个场景都由你决定,哪怕这个男主角并不符合你的心意,最后拍出来的也只是一部电影。”

    “我拿这部电影赚点钱,你拿这部电影实现梦想,除此之外,还能做什么呢?”

    许制片的声音诚恳,说得李司净开始自我怀疑。

    怀疑自己是不是产生了幻觉,怀疑陈莱森究竟有没有跟他说过那些话。

    “可是陈莱森……”

    “既然警察已经在查他了,他有没有害过那些导演,就让警察去查吧。”

    许制片声音忧愁,听起来确实不知道意外背后有人搞鬼。

    “《箱子》先停工。”

    他说,“你也休息休息,我会再劝劝投资方。”

    《箱子》被叫停,剧组很快就结算了工资,暂停了所有拍摄计划。

    道具服装存放在了仓库,大部分文件资料该归档移交就归档移交。

    于是,李司净从选角导演那里,收到了一大堆简历。

    经过粗略挑选后的简历,打印成摞;还没来得及查看的简历,仍是躺在邮箱里等待阅读。

    作为《箱子》停工的临别礼物,实在是过于厚重,需要很多时间才能看完。

    幸好,他现在多得是时间。

    李司净一份一份的翻看纸质简历,新人演员附上的二寸照片,已经足够看出他们优秀的外表。

    有些人履历留白,似乎对《箱子》没有太多期望,所以没什么可说。

    有些人将简历写得满满当当,甚至贴心的附上了不少艺术照,方便剧组对比一下有没有适合的角色。

    有些人会写参与过网络剧、短视频的拍摄,饰演了一些作品的角色,看起来有一定的演艺经验。

    有些人更是直接,写自己父亲长期投资电影项目,母亲主演电影拿过众多奖项,家族成员名声卓越,自己为了摆脱星二代的刻板印象,特地匿名前来一试,详情不便告知,但可面谈。

    李司净被这种浮夸的简历,逗得笑出声。

    如果真有剧组缺这样的人脉,完全可以跟星二代约一面,探听虚实,抓抓救命稻草。

    可惜,李司净不想再要一个带资进组的男主角了,更不会挑选这些不知民间疾苦的大少爷。

    毕竟,《箱子》男主角林荫,要的并不是一眼出挑的英俊,也不是养尊处优的家世。

    他颓然、拘谨内向、不爱说话,一眼看去,甚至有些死气沉沉,对一切都漫不关心,对一切充满迷茫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,陈莱森根本演不了林荫。

    因为陈莱森永远掩盖不住由内至外的傲慢与肤浅,目的明确的将自己当成主角要求世界围着他旋转。

    和林荫的人物性格截然相反。

    李司净遗憾的一份一份翻着简历,挑了几份放在一旁。

    又去找邮箱里的未读邮件,随手点了几个,他竟然见到了一份非常特别的简历——

    特别的空白。

    照片位置一片空白、履历经验一片空白。

    演戏经验更是只有一句:参演a大影视学院原创话剧《我思故我在》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留了一个联系方式,再无其他。

    没写完就发来了?

    李司净也是a大毕业,对于同校学弟还算包容。

    而且,他读书的时候,对学校里的话剧很感兴趣。

    年轻人搞的东西,比规矩森严的商业剧团,少了许多专业,多了几分趣味,他有空就会去看看。

    李司净也有一两年没回校了,对这部《我思故我在》的话剧毫无印象。

    他随手在网上搜了搜,只见到零散的宣传,没什么有用的信息。

    即便如此,这份简历无论如何也会给收件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    因为,它的投递人叫做:独孤深。

    中国人对于复姓有着独特的偏好。

    这份简历没有照片,没有诚意,倒是别出心裁的突显出“独孤深”三个字,给李司净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    要不是《箱子》停工,他确实会给这样一个人试镜机会。

    就为了看看“独孤深”到底长什么模样,纯粹好奇的问一问他:

    既然简历什么都不写,又为什么要投过来?

    正想着,李司净的电话震动起来。

    是一个陌生电话。

    对方客客气气:

    “李先生,您缺资金吗?需要贷款吗?”

    李司净皱着眉,很烦这些推销电话,但他现在确实缺钱。

    “缺,我没房没车,你们能给贷到五百万吗?”

    对方听了,立刻说道:“五百万还是有些夸张了,但是您如果没有别的贷款,信誉良好的话,贷出来二十万甚至三十万,都可以商量……”

    李司净直接挂了。

    二三十万,实在是太少。

    现有的演员开支,光是纪怜珊一个人的片酬都要两百三十万,还是许制片跟纪怜珊公司谈人情,捞来的友情支援。

    就算他后续的林荫、李襄,全部启用新人,前期的开支也不会低于五百万。

    更不用说后期配乐、电影剪辑、特效制作。

    李司净是个学导演的,只会运镜、试听、创作,还没来得及学画饼。

    他甚至都有点羡慕陈莱森的自负骄傲了。

    他自己的电影,都不敢肯定一句市场反馈、票房预测,偏偏陈莱森张口就是“未来二十年无可逾越的电影奇迹”。

    害得他怀疑许制片能给他拉来投资,全靠红底黄字高亮ppt,把陈莱森给骗住了,才会迫不及待深信不疑的掏钱创造奇迹。

    李司净胡思乱想,随手翻看简历,消灭未读消息。

    谁知道这些贷款电话,就像是集中知道他缺钱似的,没过一会儿,又打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李导,你最近是不是缺资金?”

    李司净话都没说,直接挂断,点击拉黑。

    缺,非常缺。

    但是这种零散贷款,实在是浪费他的沟通时间。

    倒不如安安静静,把简历先看一遍,给《箱子》复工准备好男主角、男配角,等许制片的消息。

    他越是期望安静,手机越不给他安静。

    陌生电话契而不舍,一个接一个的震动吵闹。

    李司净一个都没接,挂了三次,直接开启静音模式。

    邮件里选了几个看着还行的新人,打印出了简历,挑三拣四的选了又选,暂时解决了邮箱的未读简历,仍是没把独孤深的简历给打出来。

    有这么一个名字的人,这辈子已经受到够多的期待了。

    也就不需要从他这儿获得期待了。

    李司净整理好简历,不多不少,林荫的试镜演员也有二十来个。

    他看着时间还早,准备继续扫描外公的日记,书房门就被敲响了。

    “净净。”

    他爸扬声说道,“小万说找你有急事,你接一下电话。他打了好几通你都没接。”

    “哦。”

    李司净没想到万年找他会有事,拿出手机,发现未接的电话多到爆炸。

    除了拉黑的网贷号码,还有万年、场务、统筹……

    幸好他们深知李司净的静音习惯,打开软件就能见到他们言简意赅,在消息里写清楚了要说的事情。

    唯独万年吵吵闹闹。

    万年:李哥!为什么不接电话!你又去哪儿了不带我?

    万年:珊珊姐说你电话打不通,她有急事儿,纪怜珊啊!

    万年:怎么能让我们的女主演等这么久,太不应该了!去哪儿也该记得带上我,我好提醒你接电话啊!

    感叹号看得李司净眼睛疼。

    他翻了翻未接,果然发现了纪怜珊的通话记录,直接回拨。

    “珊珊姐,什么事?”

    “《箱子》因为投资方撤资,暂停拍摄了是吗?”

    纪怜珊开门见山。

    李司净心里一紧,“是的,如果你是要解约或者……”

    纪怜珊焦急的否认:“不是的!李导,你缺资金吗?我想投资!”

    李司净看了看手机,确定这个号码是纪怜珊的。

    怎么跟网贷说话似的,只是换了一个人。

    李司净很冷静。

    哪怕他希望许制片成功劝说投资方,也不会坑害自己欣赏的女演员。

    他非常认可纪怜珊的演技,更认可纪怜珊对《箱子》的好意,不得不认真的解释道:

    “珊珊姐,你现在投资《箱子》,很可能血本无归。如果你喜欢这个电影,能够继续饰演小玉,我已经很感谢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纪怜珊似乎没想到他会这么说,竟然率真的开始谈钱。

    “我先投资三千万,让《箱子》按照之前的规划,继续拍。我找有经验的制片稍微算过,他说按照《箱子》现在的开销,前期怎么也要两千万。因为我不太清楚后续去李家村,是怎么一个拍摄情况,所以已经联系了公司,叫他们再走走流程,看看后期能不能追加点儿投资。”

    她语气兴奋,打定了主意。

    “李导,我真的非常期待《箱子》的诞生,甚至在拿到剧本的时候,我就等着它上映,想象过观众们的反应。这个项目如果只是因为钱的问题,就这么暂停了,我这辈子都不会甘心的。”

    李司净跟纪怜珊除了讨论角色,没什么额外的交流。

    她作为成名多年的女演员,有代言、有广告、有宣传得忙,还能兢兢业业抽出时间和陈莱森对戏、试镜,李司净已经很感谢了。

    想不到,她会这么看重《箱子》。

    “你不怕吗?”

    李司净很冷静,“陈莱森进去了,《箱子》一直没有太平过,你不觉得可怕吗?”

    “他这个人渣进去了,我为什么要怕?

    纪怜珊语气高亢,带着大仇得报似的快意。

    “不管他是进医院,还是进局子,都是他做坏事的报应。如果这报应是《箱子》带来的,我怎么可能觉得可怕?我应该感谢《箱子》慧眼如炬的干掉了这种垃圾,它为民除害,更值得我投资了。”

    她明面上瞧不上陈莱森,丝毫没有成年人应有的虚与委蛇,甚至发出爽朗的笑声。

    “那你呢?李导。你从拍泥石流纪录片开始,就一直被这些邪门的话题缠身,每一部作品都没有平静过。你不怕吗?”

    “怕。”

    李司净的害怕,绝不会是对作品本身的恐惧,而是对自然规则的敬畏。

    “正因为我怕,我才明白自己拍摄它们的意义。你说如果《箱子》无法拍摄出来会不甘心,倒是抢了我要说的话。”

    “《箱子》不商业、也没有绝对能够回本的保证,无论结果、无论多久,只要我活着,都会把它给完整拍出来,因为它是我的愿望。”

    《箱子》对他至关重要,他却理解《箱子》对任何人的可有可无。

    他说:“珊珊姐,你已经不需要用一部电影来证明自己,也不需要《箱子》来实现电影梦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是女主角啊,我是小玉啊,你怎么能说我不需要《箱子》呢?”

    纪怜珊似乎听出了他的沮丧,语气更为尖锐。

    “你之前邀请我的时候,说你看过我所有的作品,就应该知道我演过很多女主角,都是空有主角的头衔,漂亮凄凉的等着男人来拯救。”

    “你知道吗?在满眼都是等着英雄救美、身世凄惨、自甘堕落的女性角色里,你带来的小玉,是多么的吸引我。”

    纪怜珊笑着说:“那一刻,我好像觉得——”

    “我解脱了,终于不用等着男人来救了,我会救我自己,我会拯救曾经的每一个我。”

    大多数女演员在电影里的角色定位,都十分统一。

    漂亮、柔弱。

    她们的使命,是浇灌男主角急需成长的爱情,或是给男主角一个无怨无悔的家庭。

    这样的女性更有市场,更能被观众接纳。

    因为现实里的女人往往如此,所以拍摄的电影就要求她们在荧幕上刻板如一。

    可小玉不一样。

    李司净听着纪怜珊的讲述,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个大约最不受男人欢迎的女性。

    她冷漠旁观林荫的困境,她甚至嘲笑林荫的迷茫。

    作为《箱子》的女主角,她看透每一个人的每一个目的,历经了背叛,孤独淡然的迎接属于自己的结局。

    小玉的使命,造成了林荫的成长、挣扎、痛苦。

    她的存在只是为了自己。

    纪怜珊兴奋的和李司净讨论,“小玉冷漠得像个标准的坏女人,但她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救下更多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我看网上说,《箱子》是你外公留下的故事,那他的故事里,小玉是谁?”

    她直白的询问,倒让李司净一愣。

    《箱子》确实脱胎于外公写在日记上的过往,唯独小玉并没有在日记出现过。

    他如实说道:“小玉的原型,来自我外公写的一个短篇小说《守山玉》。”

    那是外公发表在文学报刊上的短篇小说。

    不同于他平时的散文、民俗研究,是一篇浪漫诡谲的短篇小说。

    小说写了一个女子,从小被寄予了极大的期望,先生教字、母亲教织、父亲教理,生得貌美又聪慧,连村口算命的都说她能嫁得高枝,一生富贵。

    终于,在算命先生掐出来的吉时吉日,全村敲锣打鼓,闹得响动喜庆,只为了送她出嫁。

    山里群鸟闻声飞舞,村里人都来送行。

    她捧着村里传承了百年的“嫁妆”,走进了村民送亲的喜轿,在鞭炮鸣响的欢庆祝贺里,沉入深不见底的寒潭。

    一个村落献女求雨的故事,写得荒诞又讽刺。

    养得再好的女子又如何?

    最终也是要锣鼓送嫁、死于寒潭,去圆满别人的期盼与未来。

    李司净简单复述道:

    “后来,大雨倾盆,村里先是为了求雨成功狂喜,很快陷入了暴雨不停的恐惧。村子心心念念‘嫁’出去一个女人,心心念念求来的雨,裹挟着山上的碎石泥沙,冲毁了农田,冲垮了房屋,冲散了摆满牌位的祠堂。”

    “村里人死光了,再也没有人认得那块砸死村长的石头,正是新娘出嫁捧在怀里的嫁妆——”

    “一块晶莹如玉的石头,上面朱笔阴刻,落着石头的名字:守山玉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小玉是那个死去的新娘吗?”

    纪怜珊好奇的问道:“她终于报复了愚昧的村民,所以《箱子》里的她,才会冷漠的看着村里人争夺和吵闹……”

    “不。”

    李司净打断了她,“小玉是那块石头,是寄托了所有新娘死前恐惧与绝望的守山玉。”

    外公为愚昧的民俗信仰,创作了一篇关于石头的小说。

    李司净为这块石头,创作了一部电影的角色。

    赋予她名字,赋予她人格。

    赋予她如那块石头一般,击溃愚昧的轰轰烈烈。

    她不需要男人拯救,她会自己出手。